一名曰肱,俗名胳膊; 胳膊中节上、下骨交接处,名曰肘;肘上之骨曰臑骨; 肘下之骨曰臂骨。[7]从悬厘后行,耳前入发际曲隅陷中,鼓颔有空,曲鬓穴也。
[3]中脘穴,主治内伤脾胃,心脾痛,疟疾痰晕,痞满翻胃等证, 针八分,灸七壮。【注】[1]目珠者,目睛之俗名也。
多生两膝或生两肘,肿类人形,眉目口鼻皆具。注:[1]足厥阴肝经之脉,起于足大指聚毛之际大敦行间穴, 从行间上循足跗上廉太冲穴,从太冲穴去内踝一寸,至于中封穴也。
天柱项后发际内,大筋外廉之陷中,自此脊中开二寸,第一大杼二风门,三椎肺俞厥阴四,心五督六膈七论,肝九胆十脾十一,胃俞十二椎下寻,十三三焦十四肾,气海俞在十五椎,大肠十六小十八,膀胱俞穴十九椎,中膂内俞二十下,白环俞穴廿一椎,小肠俞至白环内,腰空上次中下□,会阳阴微尻骨旁,背开二寸二行了,别从脊中三寸半,第二椎下为附分,三椎魄户四膏盲,第五椎下神堂尊,第六噫嘻膈关七,第九魂门阳纲十,十一意舍之穴存,十二会仓穴已分,十三盲门端正在,十四志室不须论,十九胞肓廿秩边,背部三行下行循。[31]从次□行侠脊旁第三空陷中,中□穴也。
有冬月溃疮生蛆者,系阴湿之所化也。『素问·缪刺论』曰:人有所堕坠,恶血留内,腹中满胀,不得前后,先 饮利药,此上伤厥阴之脉,下伤少阴之络,刺足内踝之下,然谷之前,血 脉出血,刺足跗上动脉。